表面淬火热处理工艺类型有哪些
此篇为大家介绍有关于表面淬火热处理的知识,想要学习钢材铸造及加工处理的朋友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与淬火相关的理论知识,以下一起来学习热处理淬火工艺类型及表面淬火热处理介绍。
表面淬火热处理介绍:
通过不同的热源对工件进行快速加热,当零件表层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此时工件心部温度处于临界点以下)时迅速予以冷却,这样工件表层得到了淬硬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工业上应用较多的为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则为Ac1+(30—50℃)。之所以这样确定,因为对亚共析钢来说,若加热温度低于Ac3,则加热状态为奥氏体与铁素体二相组成,淬火冷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使得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比Ac3点高30—50℃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心部在规定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点以上的温度,铁素体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奥氏体成分比较均匀,而奥氏体晶粒又不致于粗大。对过共析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时,加热状态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氐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于Ac1点30—50℃的目的和亚共析钢类似,是为了保证工件内各部分温度均高于Ac1。
热处理淬火工艺类型有哪些?
(1)液淬火
海拓机电单液淬火是将奥氏体工件迅速浸入某一种淬火介质,一直冷到室温的淬火操作方法。单液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依据是:工件在该介质中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此工件钢种的临界冷却速度,并应保证工件不会淬裂。单液淬火介质有水、盐水、碱水、油以及一些专门配制的水基淬火剂等。
(2)双液淬火
为了克服单液淬火的缺点,使工件的淬火冷却尽可能接近理想情况,可以将两种冷却能力不同的介质配合起来使用,即将加热后的工件先淬入第一种冷却能力大的介质中,待其冷至稍高于Ms温度(约300℃),然后立即转入第二种冷却能力较小的介质中冷至室温,这种淬火冷却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海拓机电对于有些工件,为了进一步减慢Ms以下的冷速,也可采用水淬空冷或油淬空冷的方法,空气也可作为冷却介质来对待。
(3)分级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
这种冷却方法的特点是先将工件浸入温度略高于Ms的浴槽,在浴槽中保温至工件表面与中心均冷至浴槽的温度,然后取出空冷。浴槽温度一般为Ms+(10~20)℃。浴槽中介质的成分采用硝盐浴、碱浴、中性盐浴。
(4)预冷淬火
淬火加热后,工件并不立即浸入冷却介质中,而是在空气中先进行短时间的冷却,待工件降至一定温度时,再浸入冷却介质,这种淬火方法称为预冷淬火或延迟淬火。
预冷淬火的关键是控制好预冷时间,预冷时间短则差;时间长则有可能使工件淬火硬度降低(发生非马氏体转变)。由于工件的材料各异,形状尺寸千差万别,同时还受出炉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故很难对预冷时间进行准确的计算,主要靠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来掌握。
(5)局部淬火
有的工件只要某个局部硬度较高,其他部位无硬度要求或要求硬度较低。这一种情况一般可采用局部淬火法,即只对工件上某个局部进行淬火的方法。局部淬火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局部加热局部冷却法和整体加热局部冷却法。前者主要适用于盐浴炉加热时的工件,后者箱式炉、盐浴炉均可采用。
(6)冷处理
冷处理就是将淬火钢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某一温度,使在室温尚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马氏体的一种淬火后操作。
对于一些尺寸稳定性高求很高的零件,必须把淬火组织的残余奥氏体减少到低温度,使用过程中不致因形状和尺寸变化超出精度要求而失效。冷处理的目的就在于此。冷处理温度主要根据钢的Ms点,同时结合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工艺设备条件等因素确定。冷处理操作必须在淬火工件冷到室温后立即进行,否则会影响其效果。中小件冷处理一般保温1~3h,处理后应在空气中缓慢升温。当工件升到室温后立即回火,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工件开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表面淬火热处理介绍及相关的热处理淬火工艺的类型的不同,大家想要了解淬火工艺,一定要先了解这些原理基础知识。 |